2024年范长江行动香港传媒学子华光行丨让中国瓷器闪耀世界舞台
左圖:手繪是一項十分耗時的製瓷工序。\大公報實習記者黃璟瑜攝;右圖:蘇同強(中)向學子們講解華光在研發瓷器新材料的成果。\大公報記者胡卧龍攝
「希望能為這個時代留下點東西,不能再過一二百年,還是明青花、元青花……那麼,代表這個最蓬勃發展時代的瓷器在哪裏?就是在山東!在華光!一定要把中國深厚的陶瓷文化,融貫到我們時代的每一件瓷器當中。」年約六旬的華光國瓷董事長蘇同強,出生於陶瓷匠人世家,視瓷器為自己生活的全部,幾十年來一直致力於讓陶瓷融入老百姓的生活,期盼能做出中國最好的瓷器,引領中國當代陶瓷回歸世界舞台的中央,讓中華陶瓷之光燦爛世界。\大公報實習記者 陳詠琳、吳致遠淄博報道
華光始於1961年,是國家用瓷指定生產企業。在蘇同強看來,中國陶瓷是聞名遐邇的「奢侈品牌」,是中華民族精神情感的寄託,也是中華文化復興的重要載體。在華光展廳,各個系列瓷器都在國家重大主場外交和世界文化交流中,見證了中國外交活動的輝煌時刻,向世界展示中國當代陶瓷的精湛水準,傳遞中國文化。
八成工序無法被機械取代
近年來,隨着科技的進步,不少碗、盤、茶杯等日用消費品或可自動化生產。但對蘇同強來說,瓷器工藝的72道工序,包括配釉、製坯、拉坯、格色等,至今仍有約八成無法被機械取代,必須由人工完成,所以僅能以「半機器、半人工」方式製作。他分享道,每件瓷器的創作時間不一,部分僅在手繪一環,便需耗時逾半個月,更曾有大師花約4個月手繪一件瓷瓶。
對於市面上同質化產品氾濫,蘇同強認為,只有「第一」和「唯一」才有更好的發展空間,因此華光必須「走高端化、差異化」路線、保持更具競爭力的品質,才能靠獨有的技術「做到唯一」,在國內和國際高端市場立於不敗之地。
目前,華光在國內和國際市場的生意,分別佔85%和15%,蘇同強表示,出口海外的主要是價值相對較低的咖啡馬克杯,但要建立品牌、走向世界,就應該要把中國最高水準的瓷器出口到全球,「我們必須要有國際化的視野,讓中國瓷器回歸世界舞台。」他又計劃拓展香港市場,通過香港將內地高品質瓷器帶到世界。
「我們之所以叫華光國瓷科技文化有限公司,就是希望讓陶瓷產業轉型升級至文化創意科技產業。」蘇同強指出,如今的陶瓷用途已不局限於喝茶吃飯,更重要是來自於精神層面的感受。在參觀過程中,他還分享了一個有趣現象:「在給陶瓷上色的過程中,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,這種意外的美感正是藝術的魅力所在。」
研發新材料 耐磨防腐應用廣
在這裏,華光把傳統手工藝和現代科技無縫對接,科技和文化並重,利用先進技術,有效降低了瓷器表面的細菌滋生率;同時不斷研發新材料、新工藝。據介紹,華光自主研發天然礦物骨質瓷、華青瓷、華玉瓷、無鉛釉及抗菌釉,應用到旗下產品,不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,也成為世界獨有的高檔材質和釉面。
此外,新材料的研發還包括加強陶瓷的特性,如耐溫、耐磨、耐腐蝕性等,使其成為汽車、砂磨機等核心配件的製作材料,並能被應用到石油、化工、機械、電子、醫藥、食品、航空航天及軍工等十多個行業。
转载自:大公報 A14:經濟